生活品味

百年冤家相遇海上

撰文 Kin Wai Shum - plem creative director

美國與日本繼英國之後稱霸海洋,這兩個新興海上強國之間的恩怨,牽繫著同一的假想敵,從十九世紀延續至今。

1853 年 黑船「開國」

 

自從1549 年天主教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到達日本傳教,不少藩主及百姓均有信奉,至十七世紀初高峰期達七十萬教眾。為防西方文明進一步入侵,江戶幕府在1633 年實行禁教鎖國政策。
自從1549 年天主教傳教士聖方濟各沙勿略到達日本傳教,不少藩主及百姓均有信奉,至十七世紀初高峰期達七十萬教眾。為防西方文明進一步入侵,江戶幕府在1633 年實行禁教鎖國政策。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率四艘軍艦開進江戶灣(東京灣)的海面,以武力威脅要求日本開埠通商,由於美艦船身塗上黑色,故稱「黑船開國」事件。日本被迫在次年簽訂《神奈川條約》,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
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培理(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率四艘軍艦開進江戶灣(東京灣)的海面,以武力威脅要求日本開埠通商,由於美艦船身塗上黑色,故稱「黑船開國」事件。日本被迫在次年簽訂《神奈川條約》,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

美帝國主義的成長路:

1867年美國從俄羅斯購得阿拉斯加。

1893年夏威夷女王「邀請」美國吞併其領土。

1898年向西班牙宣戰,在一天內摧毀西班牙的馬尼拉艦隊,並將其殖民地關島和菲律賓「過戶」美國。

1898 1902 年為加強對菲律賓的統治,派兵鎮壓叛軍,造成 20 萬平民死亡。

19011909 年協助哥倫比亞叛軍立國,從此控制巴拿馬運河。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各國元氣大傷,美國則軍備工業利潤大增而乘時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處殖民地紛紛獨立,大英帝國隨之瓦解,美國起而替代其全球盟主的地位,其建立的海外軍事基地遍及全球達 2,500 個。

 

1868明治維新 明治天皇即位後推翻幕府,奪回軍政大權,開始工業化改革。

此鐵甲艦由法國建造,原是美利堅聯盟國(南北戰爭時南方政府)所訂購,未及交付已戰敗!後由美利堅合眾國與日本幕府政府洽談購買,卻又遇明治天皇上台而生內訌。輾轉在1869 年售予明治政府並即時用以打擊幕府海軍。「東艦」標示著近代美日首度軍事合作取得的成功,亦代表「明治維新」下,現代日本海軍的登場。
此鐵甲艦由法國建造,原是美利堅聯盟國(南北戰爭時南方政府)所訂購,未及交付已戰敗!後由美利堅合眾國與日本幕府政府洽談購買,卻又遇明治天皇上台而生內訌。輾轉在1869 年售予明治政府並即時用以打擊幕府海軍。「東艦」標示著近代美日首度軍事合作取得的成功,亦代表「明治維新」下,現代日本海軍的登場。

1894 - 95甲午戰爭 佔領台灣 管治朝鮮

1904 - 05日俄戰爭 佔俄國原中國東北之利益

1932 年發動九一八事變 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 建立滿洲國

日本先後戰勝中、俄兩遠東大國,躋身軍事強國之列。

1941 年12 月偷襲珍珠港
事發前,納粹德國主導的歐戰及日本的侵華戰爭正持續,當時美國保持中立但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偷襲珍珠港是希望一舉摧毀美軍太平洋艦隊後能佔領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其它軍事基地,並獲得那裡的資源,從而取得戰爭主導權,然後在美國恢復元氣前簽署城下之盟,將戰爭控制在日本軍事力量所能及的範圍內。




百年冤家相遇海上

1945日本戰敗
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主持受降的是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他特意要求將收藏於美國海軍博物館的培理黑船曾懸掛的美國國旗運到東京灣,置於「密蘇里」號甲板當眼處,似乎是要提醒日本—謹記前恥,休想挑戰美國!

百年冤家相遇海上
百年冤家相遇海上
麥克阿瑟將軍(1944年12月晉升陸軍五星元帥)自1945年9月27日起出任駐日本的盟軍總司令。到任的當天,裕仁便前往在東京的美國大使館進行拜會,並與高大自信的麥帥合照。當時的日本民眾看到「偉大的」天皇顯得如此渺小,震撼非常!這不正是美國與日本的寫照?!
麥克阿瑟將軍(1944年12月晉升陸軍五星元帥)自1945年9月27日起出任駐日本的盟軍總司令。到任的當天,裕仁便前往在東京的美國大使館進行拜會,並與高大自信的麥帥合照。當時的日本民眾看到「偉大的」天皇顯得如此渺小,震撼非常!這不正是美國與日本的寫照?!
百年冤家相遇海上

全球的形勢,並沒有隨著二戰的結束而趨緩和。美國與蘇聯,這兩個前二戰盟友的對壘,終於浮現。麥帥認為保留天皇有利於日本的管治,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及全球戰略,便放棄追究日本天皇及其皇族的戰爭責任。裕仁及朝香宮就這樣獲「冷戰」的庇蔭,逃脫戰爭罪行的刑責,安享天年。

不敢忘記的歷史 . . . .

百年冤家相遇海上

1937 年12 月7 日,正當日軍向南京逼近時,在蘇州戰地指揮部的松井將軍病情加重,他的慢性肺結核再次復發。松井這次病得正是時候,因為他的指揮權正要移交給一位皇室成員。就在5 天前,昭和天皇(裕仁)…… 將他調離現職,並派自己的叔父朝香宮鳩彥到前線接替他。根據新的任命…… 在軍隊中服役長達30 年的朝香宮鳩彥中將則成為上海派遣軍新司令,負責指揮南京周圍的軍隊…… 在1936 年2 月的兵變中,朝香宮曾經在某個政治議題上站在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雍仁一邊,反對昭和天皇…… 委任他為南京地區的日軍統帥,顯然是要給自己的叔叔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當時,這似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事異動,但後來的事實証明,這對成千上萬中國人的性命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當時日本軍隊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外人很難知悉,因為許多細節是多年後松井石根和他的同僚在戰犯審判時交代的…… 松井石根對這個新來的皇室成員存有戒心,也擔心部隊濫用權力……

12月5日,朝香宮乘飛機離開東京,3 天後到達前線 …… 據說在朝香宮聽取報告之後,他的指揮部就發出了一系列蓋有他私人印章的命令,並標有「機密,閱畢銷毀」的字樣。現在我們知道,這些命令明白無誤地指示「殺掉所有俘虜」……

日軍進入南京後,消滅所有中國戰俘的命令已不僅僅停留在文件上,而是已經傳達到下層軍官。

(頁 22 至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