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羅榮禧
之前有跟大家討論過當醫生告訴你診斷出一個新的病症後應有的「治療方向」。今期與大家分享「服藥方向」。
BC省政府規定,當病人到藥房領取一種新處方藥時,該藥房必須有藥劑師向病人講解服該新處方藥的須知,包括副作用、用途、服用方法等。有些簡單而只需短時間服用的藥,如拔牙後服用的抗生素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只需服7天,且幾乎沒有副作用,藥劑師可能很快告訴病人每日服多少次,每次服多少粒,應該飯前或飯後服,服用多少天,便可完成諮詢。但當遇到需要長期服用一種新藥去應付慢性病,或該藥物毒性較強的話,藥劑師便有責任多花時間向病人講解「服藥方向」。
副作用
副作用應該是服藥須知中排在首位的事項,藥效再好,但身體承受不了該藥的副作用也是無用。
通常(但不一定)開始服用一種新藥時,先從低劑量開始, 然後用服藥後的一個星期至一個月去評估該藥有否對自己身體有不能承受的副作用。當知道身體對該藥無副作用時, 再去評估該劑量是否需要調整。如果懷疑有副作用的話,可請教藥劑師是否與服藥有關,如果有可能的話,應怎樣去處理,副作用會否隨著服藥時間越久而慢慢消失?譬如神經痛藥GABAPENTIN會令人想睡眠的副作用在服用一個月後可能慢慢消失,但血壓藥RAMIPRIL引起的喉嚨癢則會永遠存在。
如果看到或聽到正在服用的藥可能有某些副作用時,可查詢副作用的嚴重性及出現的機會這兩點作參考。以防骨質疏鬆藥ALENDRONATE為例,有客人因看到片面消息說ALENDRONATE會令骨頭枯死而醫生開了處方亦不敢服用。但如果有諮詢醫生、藥劑師,或仔細參考有可靠性的報告,便會發現令骨頭枯死的機會只有0.7%,而且個案只發生在癌症病人接受口腔手術後。如果骨質密度檢查已經有-1.5而因此不敢服藥,那骨頭輕輕跌倒/碰撞後導致骨裂的機會卻有12-15%。相比之下,服藥的好處很明顯比壞處多好多。
服藥方法
一日一次,每次一粒也好,或一日四次,每次一粒也好,請遵從處方指示。若開始服藥後不久出現某種不舒服的感覺,可向藥劑師諮詢是否與藥物副作用有關及應怎麼處理,但不要隨便自己更改服藥方法。經常發現相當多的客人喜歡自己調校藥物服法,特別是慢性病藥。就用血壓藥做例子,有些人當血壓穩定下來後便自己將血壓藥劑量減半,甚至停服。須知服用血壓藥一段時間後,就算停藥1至3天後血壓可能還大致正常,這時量度血壓便會有錯覺以為不用服藥也可。若就此不理的話,血壓不知不覺在慢慢上升,對血管造成破壞。若下次看醫生時被量度出血壓高,但不敢告訴醫生自己其實沒有依指示服藥,那就更糟糕了。醫生會以為藥量不夠而加重劑量。糖尿藥、降膽固醇藥等也是同樣道理。
當然也請不要隨便增加劑量,血糖藥GLYBURIDE胡亂加量可導致血糖過低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前列腺藥TERAZOSIN隨便加量可引致血壓過低而頭暈。至於應該飯前或飯後服藥,這通常是根據藥物吸收或副作用來決定,也可請教藥劑師。
下期再同大家分享怎樣去評估藥效及服藥需服多久。